查看原文
其他

重庆涪陵:在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感受文化与科技的融合

涪陵发布
2024-12-07


点击视频

观看详细内容


10月8日,央视频客户端刊播《绿水青山的中国》长江篇,关注了涪陵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,介绍了科技创新以及文化保护的工作。



核心提要




主持人常溪允:“大家知不知道,白鹤梁题刻它是需要‘洗脸’的。但是怎么洗呢?接下来,我们带大家一起揭秘一下。”




原来

给白鹤梁题刻“洗脸”

是清除水内的灯具、碑石上悬浮的藻类



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讲解员聂艳雪

水内的灯具是内有乾坤的,第一代是铝制的灯罩,然后它在水里时间久了就会有腐蚀现象。第二代灯具由于是暖白光的灯珠,使用后会使水体温度升高,有利于藻类的生长,给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清理难度。



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讲解员聂艳雪

所以,我们现在更换了灯源,有效降低水里的温度,抑制藻类的生长速度,再加上24小时不间断循环水系统过滤等方式,能有效减缓藻类的生长速度。




主持人常溪允:“我们眼前的这个罩子是什么呢?”



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讲解员聂艳雪

这个罩子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教授所提出来的无压容器方案。其实,就是在水下修建一个巨大的罩子,把白鹤梁题刻70米的原貌先罩起来,但是为了达到与外面江水的压力平衡,所以通过在罩体内部注满清水,达到内外水压平衡。容器内部还采用先进设备和技术,对长江水进行沉淀、祛淤,减少江水对题刻文字的侵蚀。如今,罩体的水从浊度而言,比我们饮用的矿泉水的要求还要高。



主持人常溪允:“哇,比饮用水的标准还要高,这不仅是反映了长江水的真实情况,也有效清除了长江水中的有害部分,这样就能更好地保护我们‘千年水下碑林’了。真是太不容易了。”




白鹤梁水下博物馆

水下部分已足够震撼

水上部分还有惊喜

让我们跟着主持人

一起来看看





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讲解员聂艳雪

在对白鹤梁保护之前,其实做了很多的工作,其中就包括拓片,现在呈现的老照片就是记录了工作者对题刻进行拓片、留取资料。





在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拓片室,主持人现场体验了如何制作拓片,通过几个步骤,主持人完成了一小块石刻的拓片,感受到了工作人员的不易。





白鹤梁水下博物馆

不仅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

而且在水文科学方面

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价值

可谓是长江文化的瑰宝


(来源:央视频)

总监制:涂猛进|监 制:吴俞兵

责 编:孔祥忠|编 辑:廖爱伶


涪陵区融媒体中心出品

未经允许,不得转载

声明: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外,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认为内容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往期回顾:

致全区老年朋友的一封信

涪陵页岩气田商业开发助力能源革命

《巴渝都市报》今日看点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涪陵发布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